第(2/3)页 苏幼仪知道那张方子是从何处来的,心中暗暗好笑。 又想这些太医哪里那么好心,主动推崇民间的医士,不过是担心皇上的身体再无好转,罪责都怪在太医院头上罢了。 可他们的提议也有道理。 苏幼仪拍了板,“就按你们的意思,本宫会即刻命人搜寻民间有名的医士,进宫为皇上看诊。” …… 旨意一下,朝臣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表忠心的机会。 各家各府都纷纷寻访最好的民间名医,尽快送进宫中,以求能为皇上的病情做出贡献。 其中尤以威远侯江肃最积极。 既然在才学上比不过苏家的人,他便在金钱上取胜,放出重金聘请名医的消息,自然有人趋之若鹜。 苏清也同样在招募名医,因他是本届科举的主考官,加之素有清名,故而也有不少世外名医投奔他而去。 各方请的名医很快就被分批送进了宫,为表重视,在医士诊脉之时,苏幼仪请太医院的太医在场协同,她自己也陪着皇上。 偶尔皇上疲累或者不耐烦,她便柔声安慰,“皇上且忍一忍。朝中百官、各家各府寻来的名医共有数十人,这么多人里,总有一二能看出些端倪。为了皇上龙体安康,就忍耐一些吧。” 为了安慰皇上,苏幼仪还命人把六皇子和七皇子抱了来。 两个小皇子格外懂事,不哭不闹,像是知道医士看诊需要安静似的。 皇上躺在床上,面容消瘦,目光落在两个小皇子的襁褓身上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 医士轮流诊脉,而后退出寝殿和太医们商谈。 如此重复了七八日,总算看得差不多了。 这期间乾清宫人来人往,见者无不惊叹于六皇子和七皇子的乖巧,医士问诊之时,他们一声不闻。 而问诊过后,两个孩子就对皇上笑逐颜开。 真是神了。 连高奇寿都道:“皇上,从前人说双生皇子是祥瑞之兆,奴才还不相信。这几日见两位小皇子,实在惊叹。皇上,有两位小皇子带来的祥瑞,皇上的病体一定会好起来的。” 皇上也十分惊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