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9 杂七杂八-《我有一刀断长生》
第(2/3)页
标长指着已经被冰封的女童尸体问道:“那尸体又是怎么回事?”
千白眼神黯淡,轻声道:“我们发现少年之时女童就已经死了,但是少年仍旧抱着尸体不愿松手,而少年又昏厥了,只能先将女童的尸身一并带上,回头等少年醒了再入土为安。”
千白的回答滴水不漏,标长也没有发现什么漏洞,一眼扫过车厢,对车厢之中锦衣华服的钱彬彬甚是恭敬,以为钱彬彬便是一行人的主子,也没过问什么?
标长数了数人头,沉声道:“入关一人十两银,你们一行八人,拢共八十两。”
千白微微皱眉,“入关之钱如此昂贵,寻常人可付不起。”
标长指了指关外的流民,自豪道:“不然,这些流民皆流入吴越国,吴越岂不是要大乱。”
千白看了眼在鱼米关卡前滞留不知多久的流民,他们以为往前一步就到了传说中的天堂国度吴越,谁知高昂的入关钱就拦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。
放眼过去,鱼米关下至少滞留了数千难民,还有不知消息的流民源源不断自北而来。
许多难民抱着侥幸的心态在鱼米关下等着,但是,吴越国的铁石心肠认钱不认人。
钱彬彬透过马车的小小窗户看着外头的世界,原来,千白所言不错,悲剧每天都在上演,只是自己看不见罢了。
十两银子,多吗?
于钱彬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。
于这些流离失所的流民而言却是天文数字,十两银子足够一户寻常人家一年的花销了,若是他们有这么多银子岂会背井离乡,沦落至此?
这些流民大多自中原而来,他们一路南下,原先听说江南富庶,便一股脑都往江南走,走到南唐,又发现南唐根本不收留和安置流民,放任流民继续南下。
一些流民运气好些就在南唐深山老林里扎根,客居于此,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,他们听说吴越富庶甲天下,只要到了吴越就能有地种、有饭吃、有屋住,可惜,走到鱼米关下才尝到了绝望的滋味。
许多南迁的流民之中不乏大世家、大地主,纵然他们原先有银子,但是一路经过南唐诸多关卡的盘剥又能剩下多少?
最终,偌大的家族只能将手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典卖了,凑钱缴纳高昂的入关钱,终于得偿所愿。
更有甚者,家族太过庞大,只能让家族之中年轻的儿子、孙子过鱼米关,那些半大孩子在经过关卡的那一刻终于长大了,他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,一定要在吴越活下去。
鱼米关,好一个鱼米关,过了便是鱼米之乡,留下来的却是无尽的穷困。
钱塘也不是第一次来鱼米关了,他也曾经上书父王,恳请让难民入关,生逢乱世,有人才有力量,一旦开放鱼米关,吴越国便能平白得到数十万人口。
但是,父王回绝了,更是私下把钱塘召来狠狠敲打。
吴越王语重心长道:“吴越偏安江南,国力微弱,文强武弱,根本无法问鼎中原,只能行保境安民之策,保吴越十三州安居乐业免于兵祸便是有功于百姓。”
钱塘据理力争道:“如今天下大乱,群雄逐鹿,吴越韬光养晦数十年何尝就没有问鼎天下的本钱,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,若是吴越故步自封,长此以往坐等诸国逐步一统,吴越终究难逃亡国的命运。”
吴越王沉声道:“真到了那一天,咱们吴越国纳土而降,总能保钱氏荣华富贵,于百姓而言也能免于兵祸,岂不是两全其美。”
自此,钱塘和父王的政见分歧越来越大,吴越重文轻武钱塘何尝不知,但是,钱塘以为没人天生就不怕死,只要把这些书生逼急了送上沙场,也是敢搏命的。
第(2/3)页